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愿你被世界深情以待
发布时间:2020-06-10 来源:涟源传承助学会    作者:涟源传承助学会

那天,只是涟源传承助学会一次非常普通的活动,我们前往金石镇砂石社区慰问贫困家庭,社区提交的资料上,那几户家庭,是贫困户中的贫困户,很可能的情况下,无法实现真正脱贫。当时,我们不以为意。


拟看望的第一户是三口之家,父母去镇外做工,患脑瘫的儿子在镇上的幼儿园托管。我们决定,去看看那个小孩。


那是一眼看上去就会令人心酸的小孩,幼儿园的老师扶着都难以立稳,一双空洞洞的呆呆地盯着的眸子,代表了他所有的表情。那样的神情,如果落在一张大人的脸上,会折射出浓厚的辛苦与酸涩,然而,任是落在这个小孩的脸上,我们还是一下就感觉出无法呼吸的沉重。


小孩名叫曾雄杰,资料显示,其父年近六十,无技术,只能做零星小工,其母体弱多病,有智力障碍,在加油站洗车,一家三口没有房产,寄居在别人家。

幼儿园的负责人跟我们说,类似于曾雄杰,出生于困难家庭,或脑部带疾,或身体带残的小孩,在他们园里还有几个,都很凄苦。幼儿园对他们的收费,是半价,如果出于赢利目的,就算全价他也不并愿意接收这些小孩。第一,得格外付出数倍精力,第二,风险过高,负不起那么大的责任。接收他们,是因为他们太可怜,于心不忍。

那一句于心不忍让我们记住了这家取名“朝阳”的幼儿园,对那些孩子来说,朝阳幼儿园为他们付出了一份社会道义。

我们的志愿者,与那些孩子进行了简单的互动。


请原谅我们更多的是观察,而不是服务,这也许是不对的。不过,我们深深明白,他们缺失的,渴望的,并不是一次服务。


我们更明白,那带着呆滞却又清澈明亮的眸子里,所表达的,可能什么都没有,却又什么都包含。而在他们的心里,毋庸置疑,藏着对美好的殷切渴望。

离开幼儿园,继续慰问了几户有着各自不幸的贫苦家庭,我们的心情愈发沉重。

看望的最后一户是一对老年夫妇,有着更加的凄凉。放下并不足以表达心意的慰问品之后,志愿者想和老人聊聊家常,话未开口,老人眼中涌动泪花,言语哽咽中,我们其实早知道这个家庭的苦楚,老头双腿残疾,靠轮椅移动,老婆婆罹患重疾,无法自理,膝下两子,皆未成家,其中一子,得了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因难以忍不自禁的心酸,我们匆匆地逃离。

返程的时候,天空有些阴郁,空气不可避免地沉闷,一场暴雨,正准备倾泄人间。

遇上的,不过是众多生活在忧患当中的贫苦家庭的个例。每次提到需要帮助的弱者,大家都会发自内心地同情,但要真切地去感同身受,可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我们,在那天,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

面对他们,并不想让色调变得灰暗忧伤,但现实的沉重,令人难以放下。我们知道,单纯的悲天悯人没有实际意义,更知道,竭尽全力为他们做点什么,可能也不过杯水车薪。但尽力帮助我们遇到的,贡献一份力所能及的付出,也许是我们最好的方式。


“命运亏欠已过往,人生精彩在未来。”这句话,对于那对含着泪水生活的贫苦老人来说,对于那双折射茫然的幼小的眸子来说,也许空洞而涣散。我们只能真心地希望,残幼有所扶,孤老有所养,同在一片天空下,他们,不应该丧失笑对美好的权力,他们,应该被世界温柔以待,深情以待。

阳光,驱散满天阴霾,清风,带走世间愁苦。让阳光和清风同有的日子更多一些,这并非我们的能力,但这是我们的追求。涟源传承助学将继续关注文中的苦难家庭,展开相应活动,有意向参与的传承助学理事、志愿者及社会爱心人士,请与我们联系。
13762836789                              13397582723

网站所有:涟源传承助学会    湘ICP备2023013949号-1  
联系地址:湖南省涟源市第一中学团结楼104办公室
联系电话:17873800928
邮编:417000
网站技术支持:娄底五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