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传承一对一资助”是由涟源传承助学会(以下简称本会)发起的针对涟源市特困高中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无力承担经济费用,由爱心人士向贫困学生直接提供经济扶持(资金不通过传承助学会账户,资助人直接汇账给受助人,本会搭建平台起纽带作用,协调、监管、理顺有关事项),并辅以心理关怀帮助其成长、成才的项目,以帮助涟源市域内学习成绩优秀的贫困高中学生顺利进入大学为主旨任务。
01 项目开展背景
涟源是国家武陵山片区扶贫市,仅以市第一中学为例,每年录取的新生中,有四分之一来自于贫困家庭,这个群体,有的止步校门;有的半途辍学;有的即使勉强修完学业,也因为条件局限而忽视了素质的培养,无法成为优秀人才。“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精准有效地扶助这些渴望改变的贫寒学子,让他们成为优秀的人才,是涟源发展的重要使命。
02 项目开展意义
人以情怀处世,但有成就者,不论身处何方,必记故土孕育之情,必感母校培养之恩,从涟源故土奋斗走出去的优秀人才,今日受人之助,明日用心助人,接力传承,一代一代,永不绝乏,必将推动涟源走向更加美好。
03 项目开展范围
涟源市各个高中学校(小学生、初中生受九年义务教育,费用相对轻松,因此对于小学、初中生,只实施特殊个体援助)。
04 项目开展形式
爱心人士通过本会所提供的贫困学生信息(本会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并承担因失实而引起的相关法律责任),选择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与贫困学生建立起一对一的资助关系,持续或分阶段帮助受助的贫困学生顺利地、全面地成长、成才。
项目实施详则
1、 帮助方式 :以经济资助为主,心理、生活的关怀等帮助为辅;
2、 经济资助标准 :高中学生每学期2000元,每学年4000元;
3、 受助对象选定原则 :
一、涟源市域内在读贫困高中学生;
二、学生本人意愿自愿接受帮助;
三、受助人品德优良、成绩优秀;
四、贫困程度鉴定依据:
A、持有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出具的有效证明如低保证等的特困户;
B、父母双亡,无任何经济来源;
C、父母一方已故或离异单亲以致家庭特别困难;
D、父母有残疾、弱智或精神不正常等,丧失劳动力,造成家庭特别困难;
E、遭遇重大变故,造成家庭特别困难;
F、家庭成员遭遇大病,造成家庭特别困难;
G、学生本人残疾或重病,造成家庭特别困难;
H、其他原因造成家庭特别困难。
4 项目实施流程
•新学年开始时,由本会到涟源市域各学校调取家境贫困、条件艰难的学生资料(对于已通过其他组织或其他途径获得帮助的学生资料原则上不予调取)。
•由本会常务理事会按项目计划初拟该年度受助对象名单。
•由本会志愿者对受助对象依照本会考察制度详细进行学业成绩、思想品德、家庭困难等方面的实地考察,考察情况拍照纪实,调查表贴附受助人居住地(常住)管理机构的证明及其他相关证明资料等。
•由本会秘书处办公室整理归档,拟受助对象由常务理事会与监事会依据考察情况按公平公正的原则会审确定资格后,与受助对象面谈,在受助对象自愿接受资助的前提下,正式确定。
•确定的受助对象资料,将公布于助学会网站与微信公众号(本会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如有不实,由本会承担因此而引起的相关法律责任),供资助人选择,资助人选定后,依自己意愿,持续或分阶段(可选择资助一学期、一学年或连续学年,资助标准:高中学生每学期2000元,每学年4000元)与本会签订“涟源传承一对一助学协议”(下附协议范本)。
•资助人对受助人经济支持的资金由资助人直接汇入受助人账号,本会只监督进行,不具体涉足一对一资金的管理(除资助人意愿充分,在协议中约定本会委托管理,本会按资助人意愿与要求将资金代收代付)。
•所有一对一资助款凭银行汇款凭单或核实受助人收到款项情况由本会开具正式的捐赠收据(该收据可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有关规定冲抵企业或个人所得税)。
•一对一资助协议生效之后,本会与资助人共同认真履行协议所约定条款,为受助人顺利成长为优秀人才做出应有的努力。
本会发挥纽带及统筹保障作用
1、加强资助人与受助人的连接、互动;
2、对受助人进行平时的志愿帮助与关怀,帮助其素质与能力全面发展,帮助其身心健康成长;
3、代理资助人妥善管理受助人相关情况,及时掌握受助人的成长动态并及时跟资助人汇报;
4、完成资助人其他的有关受助人成长的合理要求。
5、对于资助人因特殊原因无法履约时,由本会统筹,确保受助人顺利完成高中学生;
6、本会对资助人给予精神表彰并弘扬。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