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最深邃的善良
发布时间:2018-08-15 来源:涟源传承助学会    作者:涟源传承助学会

我简单的内心世界,常常被一些别人并不在意的事情触动。


十年以前的居所,在涟源县城东部的一个小区,小区外有一个非正式的菜市场,不成规模,经常遭受城管驱逐,但它承载着一个小区大部分家庭的菜篮子,所以一直顽强地存在。我常出入其中,印象颇为深刻的是一位枯瘦驼背的卖菜老人,样子邋遢,头秃眼陷,脸上皱纹深沟高垒。几乎每天,他最早出现,几乎每天,他最晚离开,每逢经过他的摊子,我都会刻意地买他的菜,心思其实简单,一丝微不足道的恻隐,不忍看着一位八十的人含辛茹苦。他的蔬菜,新鲜嫩滑,他的价格,较之别人便宜,他的秤杆,称重时总是高高翘起,但每天,见人满面堆笑、说话伶牙俐齿的菜贩总能高高兴兴早早收摊,而不善言语、形象卑下的他绝少有机会尽快地把菜买完。对此,一开始,我非常机械地感到遗憾,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人性劣根感到遗憾,遗憾那些主顾竟不肯体谅一个为生计所迫的耄耋老人。但我的遗憾,很快得到释然,小区门口除了买菜的商贩,还有杂货、理发、水果等各种店铺,每到夜色临近,老人挑着没卖完的菜蔬蹒跚而归的时候,这些店铺总有人出面,不减价钱全部买下他的剩菜,所以,尽管晚归,老人担子里的菜最终都有理想价位的主顾。当有一天我理完头发,老板硬要送我一把青菜的时候,我知晓了老人的境况,几年前,十里之外的村庄,老人当村长的独生儿子被恶徒杀死,不久,儿媳出走再未归回,老人家中,有一个瘫痪在床的妻子,还有儿媳扔下的两个未成年的孩子。


还是在买菜的时候,市场边一位青年女人跪在地上,一堆人围着,看那铺在地上的求助信,大概的意思是,贵州人的她得知出外打工的丈夫在涟源县城里又同人结了婚,不远千里赶来,谁知道丈夫与那女人已经去了深圳,因为盘缠已尽,又举目无亲,所以乞求有人施舍。


她低着头,掩不住一脸的凄然,围观的人议论纷纷,有人准备掏钱施舍,却被旁边的一声“骗子”而停止了动作,我踌躇着,正考虑要不要相信,有个过路的中学女生挤了进来,明白原委的女孩从身上拿出十元钱,蹲下身子,旁边有人说,“傻瓜,她是个骗子!”女孩没理会,把钱放在纸上,站起身子,一边挤出人群一边说:“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对别人的同情是否能发挥真正的用途,但人应该有最起码的同情心。”为她的话语叫好的时候,我感到汗颜,这女人也许是骗子,但如果是真的有难呢?无论如何,放下尊严跪在地上已是一种可怜,便值得同情。我从身上掏出钱,蹲下身子,钱落在纸上的时候,纸上有“吧嗒”的声音,起身的一刹那,我分明地看见女人的泪正在一滴一滴地掉落。


我无语,拨开人群,在我的身后,有人大声地骂着“蠢猪!,接着就有人跟着哄笑,我没有回头,也不必回头,他们有着充分的理由,因为利用人性善良来骗财的例子实在太多,我并没有什么权力去谴责那些相当理智的看客。

二零零八年五月十四日,小区外有一条令人不敢置信的消息,发生的地点还是菜市场。菜市场里有固定的贩子十余人,有自产自销的菜农三十余人,这里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讨价还价的斗嘴,不知道上演了多少场缺斤少两的争吵,在所有人的眼光中,这些卖菜的锱铢必较,一张嘴皮子叽里呱啦什么样的话都说得出口,低俗得很。然而,不知道是有人组织,还是有人倡议,反正是应者云集,这群常人眼里惟利是图的人,非常迅速地募集到两万多元,并推举代表及时送到居委会。那一年的五月十二日,是一个让人无法忘却的日子,沉痛地记住这一天的时候,我同时也铭记了一群小贩在第一时间赈灾的那个日子。那一刻,有如醍醐灌顶,原来生活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原来人性光辉的事件,并不需要谁去刻意地创造,一个人真正的内心世界,并不完全体现在他平日的言行上,面对生活,每个人都在尽力坚持他的原则,不管如何的卑微,恪守的准则永远坚定地存在于浩瀚深邃的内心,风吹不动,雷打不动,而衍生在灵魂深处的最自然的善良,会在某一个合适的时刻闪耀着光辉出现。

二零一四年,一帮校友倾付心力,成立了涟源传承助学会,旨在帮助家乡的贫困学生阳光成长,我有幸参与,时至今日,助学会从当年的微末之梢渐渐有了枝枝叶叶,见证它成长的时刻,自然更有许多感悟。





助学会的发展,得力于众多爱心人士的尽力支持,从普通工薪阶层到白领到董事长,从班级群体到校友群体到地域商会,或出力、或出物资钱财,从微末之资到上百万元的捐助,拳拳爱心铺就了前行的道路。这些默默支持家乡贫困学子的人士,无论贡献多大,都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时而闪过我的脑海,弥漫我的思绪。



二零一七年,传承助学会推动“一对一资助”,一位远在深圳打工的涟源籍年青人(本文纯属个人观点,因此有关名字,一律隐去)一对一资助了一名初中学生。慢慢的接触中,我了解到,这位二十多岁的年青人不止出身贫寒,而且身带重残,行动极不便利,依靠不屈的毅力,好不容易在深圳一家福利工厂找到一份月入不到三千的工作。他省吃俭用,一心助学,在此之前,还在另一个助学机构一对一捐助了一名初中学生。每年六千余元的资助,对于一个找到工作都很艰难的残疾人来说,我们不需多想就能够明白那得有多大的付出,得有多么强大的内心动力。

同年九月,传承助学会在腾讯公益发起“传承助学”项目,九九公益日期间,近万人为我们的项目捐款。出于对每位捐款人的感激与尊敬,我认真地检索了项目平台上的“爱心流水”,那一行一格,在我的脑海里清晰播映,真名、网名、代表符号,携带着默默支持的情意风过无痕,但却真真实实地刻印在我的心中。将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如果说我还记得“爱心流水”里的每一个名字或代表符号,那肯定虚伪至极,但这份流水里有一行字眼却无比清晰地定格在我的心里,时不时地就在我的心底泛起波澜。很多人默默无闻地支持公益,却连一个符号都不肯留下,公益平台会给他们冠以一个通用的名称“爱心网友”,让我经常展开思索的那一行字眼便是“爱心网友捐出5000元”。5000元是一个足够让人留意的数目,即使是挥金如土的富豪,也不会毫不在乎这样一个数目,但有人确实在一个公益平台上半点印记都不留就捐赠了,他是与传承助学非常熟悉呢?还是素昧平生却相当信任我们呢?我甚至有一丝不地道的想法,或许,他的本意并没有要捐这个数目,但操作的时候多按了进位的零。如果真是那样,他当时是否后悔不迭,却又放不下面子,不好意思同我们联系呢?



这一格“爱心流水”在这几个月中真实地成为我内心一道随时激荡的波澜,一方面因为传承助学会获得如此巨大的信任而激动,另一方面却是惶恐而真诚地担心存在误捐,假如奉献爱心的这位网友也存在着前面提到的那位残疾年青人一样的生活境况,那么对于传承助学会来说,这是一份愧不敢当的受赠。


我曾尝试过用各种方式悄悄打听,想要知晓背后是否有着意味深长的故事,有些时候,我们确实需要弘扬那隐藏着光辉的最深邃的善良。当然,万一背后真的是不小心造成的误捐,我们一定会做一个最合理的解决,要知道公益的本源是尽己之力助人之困,而并非加重自身负担勉强付出。



又一个九九公益日即将来临,我的想要找寻到这位爱心网友的愿望愈发强烈,也许有人会质疑我的小题大做,质疑我太过矫情,因为做好事不留名的事例比比皆是,不留名的人,肯定有他坚定的原由。但我的固执地想要知晓,只是渴望能够与他做一次心灵深处的交谈,渴望自己,能够得到心灵的洗礼,感受出更让人激昂的理想情怀。当然,肯定会不免俗套却必定真挚地当面致谢,感谢他对传承助学毫无保留的信任,因为时下,公益的不被信任已经司空见惯,我们每一步行走都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生怕一丝一毫的差池,会影响那得来不易的点滴积聚的公信力。所以,他的信任,对传承助学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他给了我们源源不断的底气。



其实,他或她可能就在我的身边,正向着同一个方向踏实地前进,那是通向心灵最深处的方向。如菜市场照顾卖菜老人的店铺经营者,如毫不迟疑捐助零花钱给乞讨者的女学生,如为汶川地震捐款的菜贩子,如身残志坚一心助学的残疾年青人,如为社会公益默默无闻地做出贡献的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



“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这是我们共同的追逐,灵魂的世界,比宇宙更辽阔,更深邃,只要不舍地追逐光芒,生命最后总能成诗,我们或许已经无数次笑对彼此,或许终将在某个日子里会心地相逢一笑。


让我们把这个平凡的远景,镶嵌在岁月的窗口上。

网站所有:涟源传承助学会    湘ICP备2023013949号-1  
联系地址:湖南省涟源市第一中学团结楼104办公室
联系电话:17873800928
邮编:417000
网站技术支持:娄底五明科技